close
 
《 W 兩個世界 》
 

1469973983-4035382254.jpg

       在看《W 兩個世界》的過程中,一直很有感觸,原因是它伴隨我論文的研究方法而前進,很自然地,這部劇所運用的元素如同我在分析文本讀到的理論,最後的最後,終於搞懂了些皮毛。
       無疑地,《W》的編劇肯定懂得這些西方理論,假若這些分析並無編劇的初衷,那麼我這樣的動作也正好印證了「接受美學」的觀點,顯然許多時候讀者是個關鍵角色,他分析出作品的價值,並很可能的干預了作品的產生,如同《W》這部漫畫。
 
      《W 兩個世界》是部不錯的片子,除了男女主角既帥又美,演技可圈可點,更吸引我的是整部劇的發想。
       漫畫人物成為現實之人無論如何是天方夜譚的事,但我認為,這部劇的目的不在塑造完美大結局,作者消失已然並非圓滿的預想,假如是不知該如何收尾而不得不如此做,那只能說這個安排雖荒謬而不合理,卻恰好是有深意的;但若本如此安排,那麼編劇真是用心良苦了。
 
       讀者、作品與作者三者的關係一直是探討文本很重要的議題,而《W 兩個世界》利用真實世界與虛構文本的穿越將其現象化,更有意思。
 
       我曾看到一篇文章寫到 「文本的召喚結構」:「指文本具有一種召喚讀者閱讀的結構機制。是伊瑟爾在改造英加登和伽達默爾的視域融合理論,在新的綜合基礎上所形成的術語,接受英加登關於未定性與空白的圖式化綱要結構,強調空白本身就是文本召喚讀者閱讀的結構機制。伊瑟爾指出,文學文本不斷喚起讀者基於既有視域的閱讀期待,但喚起它是為了打破它,使讀者獲得新的視域。如此喚起讀者填補空白、連接空缺、更新視域的文本結構,即所謂的『文本的召喚結構』。」
       簡單來說,以《W 兩個世界》為例,當吳妍珠進入漫畫的那刻起,就代表著作品已不是作者本身的權利了。作品的空白,包含作者無法交待的兇手與主角的未來,都藉由真實與虛構世界人物一起填滿。所以以後的連載,吳成務已不再是原著,名字當然還是他的,但實際上,這部作品已被妍珠干涉了,只因她非常愛男主角,是極為忠實的讀者,她無論如何要救活男主角。而作者賦予主角與壞人的前提使漫畫人物有了框架,甚而產生自主意識,這部分自然是虛幻的,但我們可以說,正因作者塑造人物過於成功,反過來人物承載著作者的意識,並超越他,所以正邪主角的身分甚至比作者本身更為突出鮮明,他們的形象太明確,所以無形的力量壓制作者要草草結束漫畫的意念。這力量以現實而言就是讀者的壓力,但戲劇添加了奇幻元素,所以讓角色活到真實的社會以壓制作者。
 
       我們可以用更明顯的例子來說。
       夏洛克.福爾摩斯是舉世聞名的大偵探,甚至有人不知道他只是個小說人物,以為確有其人,聽到柯南.道爾還以為才是人物角色,這是人物極其鮮明的印證。但其實,福爾摩斯已經死過一次了,而使他復活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強大的忠實讀者們。
       當時的柯南.道爾寫福爾摩斯寫得很不耐煩,對於這個日復一日名氣比他更為響亮的傢伙,他只想快快了結他。然而,福爾摩斯和莫里亞蒂教授雙雙墜落瀑布後,讀者全然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抗議聲如紙片飛來,這使柯南.道爾更加痛苦。在輿論的壓力下,柯南.道爾終於受不了,只好讓福爾摩斯重回世人的懷抱,而成了不死之身,直到今天,永存世人心底。他的鮮活,意義等同於從漫畫走入現實世界生活的姜哲,他已然是個活生生的人。
 
       也許一般人沒想這些,也就一部愛情奇幻劇。但對我這個曾構想過與這部劇相似情節被論文開發了胡思亂想小腦袋的不稱職作家而言,《W 兩個世界》對我真是感觸良多。能用戲劇形式表達出作者、作品與讀者三者的關係,的確是非常不易,也令人驚豔的。
 
      這部劇,可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了。
 
 
PS:一直很想寫這篇,今天終於把它生出來了!😎
 
 
梅亞。Meiya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梅亞 的頭像
    梅亞

    ۩۞۩ 梅 ⊹ 亞 ⊹ 部 ⊹ 屋 ۩۞۩

    梅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